近年来,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产品种类繁多、风险收益各不相同,且部分产品本身较为复杂,容易导致消费者因专业知识不足、风险识别能力有限等原因购买与自身需求不匹配的产品。为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出台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制定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适当性操作标准,确保将适当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渠道销售给适当的客户。同时,遵循“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原则,金融消费者也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清楚掌握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正确认识并选择适合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在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一、树立量入为出消费观,真正了解自身需求金融消费者要牢记“投资有风险、购买需谨慎”“投保须谨慎,退保有损失”,根据自身收入来源及支出预算、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知识经验等,结合实际情况,围绕自身投资或保障需求,合理配置资金,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要警惕“保本高收益”“全额退保”等虚假宣传,切记不要盲目跟风、盲目投资或随意退保。二、正确认识金融产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机构和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咨询办理金融业务。购买金融产品时,要全面了解金融产品的性质、风险和特征,选择风险等级适合自己的产品,认真阅读和了解相关产品的文件合同和风险揭示书等文书,客观负责评估自己的抗风险能力。要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配合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估,若发生可能影响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还应当主动重新评估,谨慎签署合同,避免由他人代为评估和签署,依法依约履行合同约定。三、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依法理性维权在金融消费过程中要注意保管个人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信息,不随意签字授权,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因金融产品或服务与金融机构发生争议的,可通过金融机构公布的官方投诉渠道进行处理,未达成一致的,可向当地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如确有需要,还可按照合同约定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征信修复"不可信1.“征信修复”是骗局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信息主体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混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概念,通过虚假宣传、教唆无理申诉、材料造假、恶意投诉等手段, 以所谓“征信修复、洗白”名义骗取他人财物,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严重干扰正常经济金融秩序。 2.不存在“征信修复”概念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有如实报送信用信息的义务,无权随便更改、删除信用报告上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 温馨提示:《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23] 第58号)的“信用信息修复”针对的是全国公共信用信息的失信行为修复,与征信异议处理是不同的概念。 谨防"证信修复"骗局1.官方渠道查询一是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网站、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合作的商业银行电子银行渠道(网银和手机银行)、银联云闪付等线上渠道获取信用报告。 二是可以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开设的征信服务窗口、配置的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开通查询权限的商业银行智慧柜员机等线下渠道查询信用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www.pbccrc.org.cn 客服电话:400-810-8866 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2.警惕虚假宣传提高警惕,对于“有偿代理征信投诉”“花钱洗白征信”等“征信修复”骗局做到勿轻信、勿传播, 尤其要拒绝参与编造事实、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 3.保护个人信息不要向不明身份的个人或机构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 信用报告信息有错误和遗漏怎么办1.征信异议权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收到异议,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 温馨提示: 正规渠道进行的征信异议不收取任何费用。2.征信异议渠道个人或企业如认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有错误、遗漏的,可通过以下渠道申请异议处理。 线下渠道:就近选择发生该笔业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或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征信人工服务窗口申请异议处理。 线上渠道:个人申请征信异议的,也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的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https://ipcrs.pbccrc.org.cn)进行异议申请。如需获取指导帮助,可拨打征信中心官方客服电话400-810-8866咨询。 不良信用记录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不良信息是指对信息主体信用状况构成负面影响的下列信息: 1.信息主体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信息。 2.对信息主体的行政处罚信息。 3.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信息主体履行义务以及强制执行的信息。 4.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不良信息。 温馨提示: 1.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 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不良信息除外。 2.《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 珍爱信用记录1.及时偿还债务提高信用意识,按时足额偿还债务是维护您良好信用记录的关键。 2.审慎申请信用卡和贷款频繁申请信用卡和贷款可能会对您的信用记录产生负面影响。 3.避免信用卡过度消费信用卡过度消费可能会对您的信用记录产生负面影响,请确保信用卡消费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按时偿还信用卡欠款。 4.定期查询信用报告定期查询信用报告可以帮助个人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信息,确保个人的信用记录得到正确记录。 5.谨慎为第三方担保谨防担保的第三方贷款不能及时足额归还给您的信用记录带来负面影响。 6.关注个人信息安全妥善保管好您的个人信息及身份证件,严防个人信息泄露、冒名贷款等风险。
案例简介王先生因个人原因导致在某消费金融公司借款途期从而影响其办理房贷业务,为不影响其购房, 王先生在“某平台"搜索“延期还款”“个贷困扰”“负债上岸”等信息,成功找到一家"“职业代理维权公司“。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通过微信加王先生为好友并向王先生承诺,只要提供个人信息、银行卡及手机卡,并按照借款逾期金额缴纳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便可帮助王先生成功“脱困”并向消费金融公司申请延期还款、减免本金利息并注销征信账户。 王先生十分欣喜,主动按要求向这位工作人员提供了相关信息并支付了近万元的“服务费”。然而当王先生支付"服务费”后,发现自已不仅没有实际债务减免,消除征信,反而因自己的个人信息披泄露,被不明电话频繁骚扰。王先生联系“职业代理维权公司”工作人员,已处于失联状态.... 案例启示“代理维权”黑灰产中介机构,扰乱了消费者与金融机构正常有效的沟通,更给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及个人隐私带来巨大风险,消费者应擦亮双眼, 远离黑中介陷阱。 1 依法合理维权消费者在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遇到疑问,可联系金融机构等正规渠道进行维权,切勿轻信网络上“代理维权”黑灰产广告,以免上当受骗。 2 保护个人信息消费者应妥善保管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银行卡、联系人信息等,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或滥用,应及时报警处理。 3 理性消费在借款前应审慎评估个人及家庭的还款能力,切勿超出还款能力借款,按时足额还款,以免影响个人征信。